“《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课件简介 |
一、教学目的 《教育法学》课程是中央电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方向)(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本课程教学中,典型案例分析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对教育领域内不断出现的各种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当前教育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 由于教育法学案例的综合性较强,一个案例往往涉及本课程多个章节中的多个知识点,因而,典型案例分析既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也是一些学生的学习难点所在。为此,本课件通过对精选的5个不同类型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演练,将课程导学内容与案例分析过程有机融合,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典型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缓解学习难度,以案说法,学以致用。 二、课件内容和主要功能 1. 案例分类与选取 教育法学案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本课件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侵权主体将其分为“教育行政、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大类,并在每一大类中分别精选一则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与演练,以实现教学目的。所选案例力求具有典型性、现实性、真实性,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当前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依法治教能力,以案说法,学以致用。本课件精选的五个案例分别为: ![]() 2. 主要模块的内容与功能 本课件主要设有“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模块,其分别含有“案情简介”、“案例分析方法导引”、“案例分析要点”等多个子模块,以综合实现多重教学功能。其基本结构图可示意如下: ![]() ★“本课件简介”—— 主要介绍本课件的教学目的、课件内容、主要特色、学习建议等,以便学生了解本课件的总体情况,更为有效地应用本课件。 ★“案情简介”——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案例的主要内容和一些真实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习者。所选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现实性。有些案例还配有相关的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方法导引”—— 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要点。 ★“案例分析要点”—— 将每一案例通过“主体分析——法理分析——责任分析——启示分析”四个基本步骤进行分解练习与综合演练,帮助学生把握案例分析要点。 ★“归纳反思”—— 通过对本案所涉及知识点的归纳与反思,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明确案例分析的知识脉络、共性特点、基本要领和方法,深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与此同时,为便于学生查询与案例分析相关的教育法学知识,本课件还设计了“资料查询”模块,其主要包括“相关知识点查询”和“相关法律法规查询”两个子模块。 此外,本课件还设有与本课程网上论坛相链接的按钮,以便学生及时就案例分析相关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与解疑答难。 三、主要特色 1. 以案说法,学以致用 针对当前教育法学中的一些现实与热点问题,本课件精选五个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与演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依法治教的能力,以案说法,学以致用。 2. 层层剖析,化解难点 针对学生案例学习中的困难,本课件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等多种方式,按照“主体分析——法理分析——责任分析——启示分析”四个基本步骤对精选的五个案例进行分解练习与综合演练,层层剖析,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路径与方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练习巩固。 3. 结构清晰,启发性强 本课件将典型案例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侵权主体进行归类分析与演练;对每一案例均设计有“案情简介”、“案例分析方法导引”、“案例要点分析”、“归纳反思”等多个模块,并综合运用文字、视频、网络等多种形象化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所选案例真实生动,图文并茂,通过层层设问,交互演练,进一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探讨教育法学实际问题。 4. 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教育法学案例繁多,本课件精选5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重在案例分析方法的应用和案例要领的掌握,为此,其不仅在“案例分析方法导引”模块中,对案例分析方法进行交互演练;还通过“归纳反思”模块,让学生回味本案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章节分布,明确本案的知识脉络;并通过“相关知识点查询”模块,让学生通过五个案例中相关知识点中和章节分别的对比,找出其共性与差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要领,学会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四、学习建议 1. 多重分析,重在方法 本课件将典型案例按照侵权主体分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学生可点击其中任意一类进入本课程案例学习。 初次学习时,最好先浏览一下“本课件简介”和“用户指南”,以便对课件的设计思想、主要内容、总体结构、模块功能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看一看”模块的主要内容是“案情简介”,学生应重点查看本案发生的时间、地点、涉案主体、案由、违法行为、引发后果、以及案件的处理结果等。 “想一想”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子模块: 一是“案例分析方法导引”子模块。其主要是在案例分析之前或分析过程中,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逐层分析与交互演练。所设问题均是案例分析过程中最应把握的关键问题,也是对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所涉知识点的直接导航。教育法学案例的综合性较强,一个案例往往涉及到含多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又常常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中,这也正是学生感到案例分析无从下手的重要原因。而“案例分析方法导引”则通过设问方式,将这些知识点一一点出,并加以提示,便于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或查询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案例分析方法导引”是伴随“练一练”中“案例分析要点”交替进行的,学生在“练一练”之前,如对“想一想”中所提出的问题不熟悉,不妨先看一看“案例分析方法导引”中的相关知识点介绍;如对相关知识点的内容已经熟悉了,也可直接进入“练一练”或其它模块。 二是“归纳分析”子模块。其主要是在案例分析之后,将本案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其章节分布通过结构图的方式加以归纳展示,以使学生明确本案的知识脉络和学习重点。需要注意的是,本课件中的5个案例中,主要涉及到18个主要知识点,其大体分布在10个章节中。而每个案例则通常涉及8-11个知识点,因此,5个案例中的一些知识点是相互重叠的,尤其是有关“案例分析法”、“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法律责任”这四个知识点的内容在每个案例分析中均涉及到,应当是通用的,也与本课程案例分析的基本要求密切相关。其余十四个知识点,则依据各个案例的侵权主体、侵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学生应善于通过对各个案例知识框图的分析对比,找出这些知识点的共性与差异,并注重各个章节、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多重回味、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力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 由此可知,本课程典型案例分析的综合性很强,既有差异也有共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特别重视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学会通过分析对比,掌握各类案例的分析要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2. 交互演练,把握要领 “练一练”模块的相应于“案例分析要点”的内容,主要包括“主体分析——法理分析——责任分析——启示分析”四个基本步骤,也是案例分析是核心内容。其主要通过“多选题”和“简答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交互演练。在多选题中,对每一选项,无论学生的选择正确与否,均给出参考答案和简要说明,对其中一些较为重要的选项,还会通过再行分解,让学生进一步演练。此外,考虑到法理分析和责任分析的综合性分析较强,故先设计一些分解练习,将这些综合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选择,以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可先从分解练习开始,而后再进入综合练习,循序渐进。当然,若学生学习程度较好,也可直接进入综合练习,但也要注意把握好综合练习的解题要领。 3. 联系现实,擅于分析 案例分析作为本课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在第一章绪论中就已进行介绍了,在本课程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IP课件中,典型案例分析均作为各章学习的重要内容。当然,在不同课程、不同情况下,对案例分析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在上述媒体中,案例分析常常只是作为本章某个知识点的说明与实际应用,并未按照本课程所要求的典型案例分析的四个步骤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有关当事人责任分析的内容,要在本课程第十二章中才加以介绍。为此,学生在未学到相关知识点之前,也可先进行案例“主体分析”、“法律分析”、“责任分析”、“启示分析”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而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再按照案例分析的总体要求进行案例的综合分析。为达到“以案说法”、“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课件所选案例尽可能结合当前教育法学的热点和实际问题,力求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和现实性,以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案例分析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然而,教育法学的典型案例有很多,本课件只精选了其中五个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应善于从中把握分析要领,并结合当前热点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演练。在本课程的教学论坛中,设有教育法学案例的专题讨论与解答,希望学生就本课件学习和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与建议,进行交流与反馈。 总之,案例分析“贵”在于精。衷心期望学生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能够找到学习和掌握本课程案例分析的“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