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感召力研究

 

【原文出处】领导科学
       【原刊地名】郑州
       【原刊期号】200610
       【原刊页号】40~42
       【分 类 号】C3
       【分 类 名】管理科学
       【复印期号】200609
       【作 者】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
       【摘 要 题】领导艺术
       【正 文】
       1.引言
       现代管理科学之父彼德·德鲁克指出:“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可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概念,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吸引被领导者,这种能力本文称之为感召力。深入分析,感召力是由个人的信念、修养、知识、智慧、才能等所构成的一种内在的吸引力,领导者的感召力越强,吸引的被领导者就越多。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本课题组”)提出的领导力五力模型中,感召力居于各种领导能力的顶层,是其他各种领导能力包括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等综合作用的产物。
       2.领导感召力研究综述
       2.1 领导感召力的范围
       目前对领导感召力的研究很多,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展开论述领导感召力之前,有必要弄清领导感召力的范围。根据本课题组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感召力主要与领导理论中的领导特质理论和领导魅力论有关。
       领导特质理论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领导者特有的品质。从19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60—70年代,特质研究形成了众多理论观点和假设。“特质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中重复发生的规律性和趋势”。个人之所以采用某种行为方式,与他们拥有的某些特质及其强度密切相关。如果组织能准确地识别人格特质以及拥有这些特质的个人,就能将更合适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去,而如果让合适的人居于领导岗位,组织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参见理查德·哈格斯、罗伯特·吉纳特、戈登·柯菲《领导学——在经验积累中提升领导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感召力与领导魅力论相关。马克斯·韦伯曾对领导魅力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魅力型统治按其先天的形式具有特别非凡的性质,是一种严格与个人即与个人的魅力品质的活用及其经受实践考验相联系的社会关系。”哈佛大学人类学家查尔斯·林德霍姆认为,魅力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涉及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强有力的感情纽带”。“魅力首先是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内在自我,是那样紧紧地相互交织在一起”。美国领导学家托尼·亚历山德拉在《魅力的七把钥匙》一书中指出:“魅力是一种能力,通过你与他人在身体上、情感上以及理智上的相互接触,从而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我国学者张稼人认为魅力的主要含义有三点:①指人与人关系中的磁性心理表现;②指令人由衷顺服的愉悦性意义;③指带有多种因素的综合的模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难以言喻的神秘性。张福墀、张煜长、杜宝海等学者比较系统地介绍与分析了感召力的内容,指出领导感召力是一个组织的领导者个人内在与外在素质的综合表现,一方面体现为个人魅力,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认知,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达到超越自我的最高境界。
       特质论和魅力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领导者内在素质形成的重要性。这些内在素质的形成对增强领导者的感召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看出,无论是领导特质还是领导魅力,都不是单一的能力或素质,领导特质或魅力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是领导者的自我认知及其与被领导者互动关系的升华,是领导者自我修炼的结果。
       2.2 感召力的内涵与构成
       研究表明,人们用来描述他人行为模式的大多数的特质性词汇都能归为五项宽泛的人格维度,即外倾性、可靠性、随和性、情绪稳定性和知性。亨利1949年提出成功领导者应具有十二点特质,包括成就欲强烈、敢于承担责任、希望迎接工作的挑战、组织能力强、自信心强等。美国学者吉赛利在20世纪60年代指出,领导者的特质与领导效率有关,凡自信心强而魄力大的领导者,成功概率较大;20世纪70年代,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影响效率的五种激励特征和八种品格特征。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大多数人相信对于所有成功的领导者来说,都具备一系列一致而独特的个性特点。研究发现,进取心、领导意愿、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和具备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对领导者尤为重要。
       美国学者库泽斯和波斯纳在对近千家政府行政部门和企业进行三次详细调查后,指出成功领导者最重要的四项特质是:诚实、有远见、懂得鼓舞人心、能力卓越。美国领导学学者德克兰提出了领导素质模型,认为领导者的基本特质可以分为四个基本方面:个性、想象力、行为和信心。
       德国学者E.斯普兰格在《人生的类型》一书中将人格区分为六种类型,即理论型、经济型、艺术型、社会型、政治型和宗教型。拉斯韦尔在《权力与个性》一书中指出,政治人多是理想型、信念型的人。政治型、强有力的领导者都特别自信,为理想所驱使,而且能够推动别人前进。库泽斯和波斯纳在《领导力》一书中指出领导都是有远见有梦想的:“他们(领导者)有远见,对未来有梦想……梦想与愿景是改变未来的力量。”“领导者要共启愿景。他们抓住时间的经络,描绘出他们及其追随者在不久的未来能够拥有的充满吸引力的机会。领导者有一种欲望:改变事情的本来面目,创造前人没有创造的奇迹。在某种意义上,领导者生活在未来。”库泽斯和波斯纳还特别提出,要感召他人,第一步就是要识别你的追随者并找出他们共同的想法。不管你的梦想有多大,如果大家没有在其中看到实现自己的希望和想法的可能性,他们就不会追随你。
       领导魅力是领导者所具备的非凡的品质,在领导活动中表现为对被领导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国内学者朱立言认为,领导魅力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人格要素、情感要素、胆识要素、能力要素、资历要素、职别要素等。
       2.3 领导感召力的要素和定义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一个领导者的感召力通常来自于以下方面:一是要有远大的理想或愿景、坚定的信念、对未来的梦想等;二是要有远见,能够看清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领导者生活在未来”;三是要有人格魅力,具备外倾、可靠、随和、情绪稳定、自信等特质;四是智商高,能力卓著,经历非凡;五是充满激情,愿意和希望迎接挑战,能够带领被领导者实现高远的目标。这五个方面的能力特征可以进一步概括为理想和信念、人格和自信、修养和伦理、激情和挑战、智慧和阅历,这也是本课题组归纳的决定领导感召力的五要素。基于领导感召力五要素,可以给出领导感召力的定义:领导感召力是领导者吸引被领导者的能力,是领导者通过不断地完善自身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魅力。
       3.领导感召力的要素与模型
       感召力是领导者实现成功领导的一个核心因素,根据本课题组的分析,有五类人感召力比较强。一是圣人,圣人之所以伟大,主要在于他们确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二是强者,强者之所以孚众,主要在于他们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超强的自信;三是道德修养极高的人,这类人之所以受人敬仰,主要在于他们的伦理修炼与道德修养超越了自我和小群体;四是英雄,英雄之所以令人崇拜,主要在于他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了无限激情且敢于向任何阻挡事业发展的因素发起挑战;五是智者,智者之所以令人尊敬,主要在于他们过人的智慧和丰富的阅历。在人类历史上,这五类人承担领导角色的概率是最高的,他们都在某个方面符合本课题组提出的感召力要求,准确地讲,他们是在感召力的某个方面最为突出,而在感召力的其他方面也不弱。从理论上来讲,如果能够把这五类人的优势整合起来,即把感召力的五个要素——理想/信念、人格/自信、伦理/修养、激情/挑战、智慧/阅历整合起来,将能够产生强大的领导感召力,极大地提升领导者的吸引力。
       借鉴Chapman和O’neil的领导力公式,领导感召力各要素的关系可以用下述公式表示:
       p1
       3.1 领导者的理想和信念
       理想是人们所向往、信仰和追求的奋斗目标。信念是一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是个体对理想深刻而有根据的坚信和对履行义务的强烈责任感,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理想与信念在领导活动中至关重要,犹如灯塔指引着航船的方向。
       领导者往往代表一个组织的理想、一个组织的信念,在组织活动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价值观。心理学家丹尼斯·华特利在《成功心理》一书中曾写道,成功者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高尔基也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这是基于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同时不断地思考人生的价值,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领导者的理想代表了组织的目标,是领导者个人理想与组织理想互动整合的产物。卓越的领导者还能够把被领导者的理想整合到自己的理想中,通过塑造共同愿景来吸引和激励被领导者。领导者的理想也内在地包括了领导者的价值观,理想指明了领导者及其领导的组织的发展方向,价值观则强调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
       3.2 领导者的人格和自信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要素包括正直诚信、奉公守法、严于律己、坚定顽强等方面。自信是个人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信自己的独特魅力。
       领导感召力实施的对象是个人或群体,实施感召的目的是要使所针对的个人或群体产生领导者所期望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应是个人或群体心悦诚服、自觉自愿的行为。领导者的人格和自信来源于内在的激励与外在的培养。成功的人能够积极地认识自我,这是取得成就的驱动力之一,也是开发自身才智潜力的重要途径。人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将良好的人格和充分的自信结合起来,为成为创造性领导奠定基础。对领导者来说,培养下属的能力与自信心会使下属觉得自己更富有竞争性、工作效率更高。领导者通过神态、语气、姿势、仪态等,无声无息地、由里向外地散发着魅力,这种魅力的力量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信任以及对事业的坚信。树立自信心是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的良好基础,领导者拥有自信,就能树立令人信服的领导权威。
       一个人的自信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产生的。领导者自信的形成本质上来自于其个人的实力,随着领导者的成功决策,形成正反馈,增强了领导者的自信,也增强了下属的信心。
       3.3 领导者的伦理和修养
       伦理是指有关人们之间的实际道德关系的道理,包括个人伦理、组织伦理、群体伦理、宗教伦理等。修养是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自我修炼,以及由此达到的境界。领导者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整个团队的精神,因此领导者往往是一个组织伦理和道德修养的化身。
       道德对领导者至关重要。领导者在对待下属时,如果能够满足其心理的基本需求,如爱、自尊及自我实现等,与他们建立关爱、尊重、信任、接纳及承诺的关系,就能获得威信及影响力,还能以此激励他们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投入全部的心力、才能及创造力,为达成共同目标而不懈奋斗。这样,领导者往往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榜样,让被领导者自觉地进行效仿。也就是说,卓越的领导者不是把组织的价值观和制度强加于人,而是通过自身的伦理修炼和道德修养为被领导者树立榜样,让被领导者自觉地克制个人的欲望和情绪,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自发地开展合作,实现整个组织的共同发展。
       3.4 领导者的激情和挑战
       激情是缘于人们对事物的强烈兴趣与热衷的表现。挑战是个人敢于面对压力与困难的一种能力。激情与挑战在领导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领导者的激情包括对工作的激情、对人的激情和对组织目标的激情。富有激情是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的先决条件。它为领导者提供了坚持目标的动力,建立了一种表达对人们的热爱与关怀的环境,点燃了领导者为更伟大的目标而努力的热情。领导者富有激情,成为一种榜样,使被领导者以领导者为目标,不断地学习,起到了感召与吸引的作用。
       挑战是激情的产物。领导者往往走在时代前面,勇于和敢于迎接挑战。大多数领导者总是乐于寻求富有意义的挑战,希望做的事情能够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领导者正是不断地迎接挑战,才使整个团队拥有不竭的前进动力。领导者都是在面临巨大阻力的时候能鼓动被领导者的人。领导者应当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挑战意识,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凝聚力,在应对危机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卓越领导者为我们塑造了成功应对新挑战的形象,坚信自己有能力对自己所面临的形势有所作为。所有成功的领导者都知道,挑战是领导者成长的关键。同时,领导者要能够面对持续性的挑战,能够周旋于拥护者与反对者之间,能够游刃于不同的文化之中。
       3.5 领导者的智慧和阅历
       智慧是指人们对事物认识、辨析、处理的能力,即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历是指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与见识。
       领导者往往具有超常的智力。智力是知识内化的产物。领导者通常都拥有广博且结构合理的知识,这些知识积累是领导者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领导者智慧的源泉。领导者的智慧也来自于领导实践。领导者大都具有丰富的阅历,在各种情境(顺境和逆境)中经受过锻炼,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4.结论
       领导感召力是领导者吸引被领导者的能力,是领导者通过不断地完善自身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魅力。感召力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培养与修炼,形成一种很强的吸引力。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只有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才能一呼百应,吸引更多的被领导者。感召力不是孤立的,它与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等主要的领导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领导者只有在领导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和整合这五类能力并创建相关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才能胜任领导角色的要求,从而率领组织实现共同目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