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领导艺术新探

 

【原文出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政府管理)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503
       【原刊页号】24~27
       【分 类 号】A2
       【分 类 名】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505
       【英文标题】Chen Yun's Leadership Theories and the Building of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CNSA Research Group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China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sitration,Beijing 100089)
       【作 者】陈云领导理论课题组
       【作者简介】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北京 100089 执笔人:许耀桐、徐鸿武、李拓、邓名奋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执政能力建设系统阐述了陈云的领导理论,主要包括:理论创新、联系群众、科学决策、求真务实、谋划全局、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能力。
       【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puts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leadership theories of Chen Yun in the context of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building,which mainly include such capacities as theoretical innovation,communication with the grassroots,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truth seeking and pragnatic way of solving problems,overall planning,anti-corruption etc.
       【关 键 词】陈云/领导理论/执政能力建设
       Chen Yun/leadership theory/administrative capacity building
       【正 文】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14(2005)03-0024-04
       陈云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的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党的领导工作经验,创造了系统的领导理论。他的领导理论摆脱了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束缚,鲜明地展现了深入浅出的理论风格。认真研究陈云的领导理论,特别是他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对于现阶段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提高理论创新能力
       1990年1月24日,陈云同浙江省党政军领导谈话时指出“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9个字,是陈云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丰富内涵的精确阐述,也是对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这条思想路线的创造性发展。它构成陈云领导理论和工作方法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勇敢地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与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是一脉相承的,生动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为正确掌握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有益的观点补充和更具操作性的原则指导,而且强调实事求是在人类认识运动中的过程性特点,即在实践中每迈出一步都必须坚持“只唯实”的品格。对上级指示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与实际相结合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根据实践进行检验、丰富和发展。
       为了切实贯彻好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陈云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结合”的主张:一是把实事求是与创造精神相结合;二是把实事求是与群众观点相结合;三是把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相结合。这“三个结合”是陈云“九字方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使实事求是更通俗易懂,便于实行。“三个结合”从创造精神到群众观点,再到调查研究,由浅入深、由虚到实、由抽象到具体,把实事求是的概念变成了活生生的实践过程,集中体现了陈云尊重实际、尊重群众的工作作风,生动体现了他多谋善断的高超领导艺术。
       陈云关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领导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理论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能照搬书本、照搬上级,而只能唯“实”。这个“实”,就是要根据我们的世情、国情、党情、以及社情民意,创造性地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艰苦曲折的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始终以创新的精神,以紧密依靠群众的作风和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作为创新的“法宝”,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坚持群众路线,提高密切联系群众能力
       陈云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模范,他的为“人民当差”的观点,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群众路线的本质所在。他经常强调,领导者要善于从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高兴的工作做起,经常了解群众的心理,把握群众的情绪,善于根据群众的需要和自愿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他认为:“我们领导的艺术,不在于口号提得多,提得高,而在于每个口号为当时当地的群众所接受并立刻起来斗争。”[2]一切工作都应该从群众“最高兴的事情做起”,善于提出和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就等于抓住了“提高群众积极性的环子”,找到了打开工作局面,推动全盘工作的“钥匙”。[3]他曾经提出,“要把正确的决议用到群众中去,成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还必须经过一种灵巧的工作方法与艺术的领导方式。”[4]这种方式方法,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他不仅强调要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而且提出了贯彻这一方法的许多具体的科学做法,例如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发动他们深入讨论的方法;在实践中根据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不断修改和补充方案的方法,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陈云群众路线领导方法的生动性和创造性特点。
       在全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陈云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观点,很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我们党的一切事情,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创造性地把党的群众路线应用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来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核心和关键就是要加强探索党的民主执政的方式,既要着眼于发展党内民主,也要着眼于实现人民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既要保障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权利,也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由过去的为人民掌权,到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既要理顺党内权力的授受、运行和制约体制,也要构建党的权力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运行机制。党一方面要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各项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抓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努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要求。
         三、把握客观规律,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陈云通过总结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实现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就是“交换、比较、反复”[5]六个字。这六字方针,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本法则,是具有完整体系和鲜明特色的决策思想与方法。
       首先,陈云认为,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要弄清客观情况,找到决策的客观出发点。在这一步上,必须掌握“交换”这一环节。陈云说,“所谓交换,就是要相互交换正反两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6]“如果两人把各人看到的一面‘交换’一下,那就全面了。”[7]在全面了解情况中,陈云尤其强调“交换”时要特别注意听取同自己相反的意见。他指出,“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决不是坏事。”[8]陈云批评我们有的同志往往不喜欢听同自己的意见相反的话,不愿意相互交换看法,认为这是不好的工作作风。
       其次,陈云认为,科学决策的第二步,是要在对事实做出判断的基础上,拟定各种可能方案。在这一步上,必须掌握“比较”这一环节。他指出,比较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本质,“所有正确的分析,都是经过比较的。”[9]比较的方法就是在制定政策时,“不但要和现行的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外国的作比较。”[10]通过这种历史与现实、横向和纵向、前后和左右的全面比较,就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把主意拿得更准确。
       陈云早年就已经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决策的具体要求。他建议中央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事先要做调查研究,要准备好方案,他明确提出了决策“必须作出几个比较方案,择优选用”的要求[11]。        陈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建国初期,我国粮食紧张,陈云受中央委托研究对策。经过调查他提出了八种方案,经过反复比较权衡,认为农村征购城市配给(即统购统销)的方法最好,有风险但不一定出乱子,可以解决问题,得到了中央的采纳。这一政策缓解了我国当时紧张的粮食供销矛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在决策过程中,陈云很强调“反复”这个环节。[12]陈云认为,比较仍然是认识的过程,反复则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在决定了对策之后,再找反对的意见攻一攻,可以使认识更正确。作为实践过程的反复,则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反复,“最要紧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凡是正确的,就坚持和发扬。如果发现缺点就加以弥补,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总之,判断,行动,再认识,修正之,这样就可以不犯大的错误。”[13]这些论述准确地揭示了“决策、执行、反馈、修正决策”这样一个科学决策的全过程,体现了陈云的过人智慧。
       认真学习陈云“交换、比较、反复”的决策思想与方法,切实提高进行决策的能力,就要积极推动决策思想、决策制度和决策方式创新,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决策方式,做到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充分征求意见不决策,不具备两个以上方案不决策。同时,要建立决策失误纠错纠正机制,采取民意测验、抽样调查、跟踪反馈等现代决策理论和技术分析方法及时发现错误,通过规范程序有效纠正错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使我们的决策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重视调查研究,提高求真务实能力
       多年来,陈云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有效地开展工作,显示出独特的调查研究风格,成为党内公认的重视调查研究并善于通过调查研究搞好工作的典范。
       陈云认为,人之所以把错误,做不到实事求是,都是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匆忙地决定对策,主观与客观相脱离。因此,“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14]这句话清楚无误地点明了调查研究对于实事求是的基础性意义。
       陈云提出一个著名论断,“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15]在这里,陈云不仅对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实事求是作了明确阐述,而且以量化的形式形象地指出了调查研究在工作中要占的比重,充分说明了通过调查研究做好工作的关键作用。
       陈云还具体论述了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他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不是一个星期跑22个县,这种工作方法太简单,也不是上百个部门一个一个都拿本子在书记处会上念一通,大家东插一句、西插一句,最后主持会议的讲一讲就算通过。陈云根据切身体会,总结自己的调研经验时说:“搞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亲自率工作组或派工作组下乡、下厂,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另一种是每个高中级干部都有敢讲真心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通过他们可以经常听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在某种意义上讲,后一种调查研究比前一种调查研究更重要一些。两种调查研究部有必要,缺一不可。”[16]
       在使用这两种调查研究方法上,陈云都做出了示范和榜样。建国后陈云长期主持中央经济工作,为了能及时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陈云在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的10余年里,除了在家乡普通农民中约定了几位联系人,请他们经常来信或直接来京反映情况外,还常到各地的农村进行调查,仅去家乡上海青浦县就调查了四次。其中第四次为了解对母猪应私养还是公养的问题,陈云吃住在农民家里,整整调查了半个月时间,在给中央写的《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调查报告中,他具体举出了调查中发现的母猪私养的几个好处。陈云的调查研究之实之细,由此可见一斑。[17]
       正确进行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调查研究中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陈云特别强调调查研究中的立场问题,如果一个人不是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看问题搀杂个人得失、好恶在里面,必然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无法把握全局,不仅如此,立场站歪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勇气就没有了。因此陈云明确主张调查研究工作中“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18]
       当前,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求真务实能力显得至为重要。陈云告诉我们,要做到求真务实,离不开调查研究。坚持调查研究,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因此,必须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既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仕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从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汲取丰富营养,坚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执政兴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五、抓好中心工作,提高谋划全局能力
       陈云十分重视工作谋划问题。1940年12月23日,他在延安写的一份题为《学习领导方法》的讲授提纲中指出:“工作要抓住中心,照顾其他。中心为主,做到全局与局部的统一”。他指出:“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中心工作与经常工作要分清。不要忘记经常工作,但必须抓住中心,防止事务主义,乱无头绪。工作一件一件来,每种工作做到底,就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平均使用力量,瞎抓一气,必无成效。遇事不要慌张。不仅自己会干,而且推动别人干,要改变那种一人忙众人闲,上忙下闲的状况。不仅要有听的时间,而且还要有想的时间,从感性到理性,这是思维的过程。会要少开,开会要有准备,出文件要解决问题,否则无结果。”[19]
       陈云的这些论述,集中了多年从事领导工作的经验,体现了领导工作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突出抓好中心工作。要分清中心工作和经常工作。防止工阼中平均使用力量。抓不住中心工作,就必然产生事务主义,工作不得要领。第二,在突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把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每件工作都要做好,要落到实处,立见成效。第三,要有理性思维,要善于总结经验。陈云的这些思想与毛泽东抓住中心工作就是抓住主要矛盾的论述是相通的。
       抓住中心,统领全局,是领导艺术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作出了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开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仍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些谋划全局的重要观点,都是对“抓住中心,照顾全局”领导思想的弘扬和发展。
       现阶段,我们学习贯彻陈云“抓住中心,照顾全局”的领导思想,就要自觉地“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中心,照顾全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有序地发展,得到全面进步。
         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廉政反腐能力
       陈云在《学习领导方法》中尖锐地指出:“当权的大党,领导干部很可能成为官僚”。[20]当权者如果不能自省和加强监督,必然成为官僚。虽然陈云这是当时对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警示,但是它也是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揭示。陈云还指出:“当权的党容易只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群众就会把我们看成强迫摊派的机关。”[21]这些简单质朴的语言,道破了执政党产生官僚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在改革开放时期,陈云这一思想大大向前发展了,他不再一般提防止官僚主义,而是提加强党风建设,反对特权和腐败。他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如下:
       1.1980年11月他在中纪委召开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座谈会期间发表意见时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然抓紧搞,永远搞。”[22]
       2.进一步阐述了加强党风建设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1984年10月17日他在中纪委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23]1985年6月29日他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书面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关键是执政党要有好的党风。”[24]
       3.提出了各级领导干部和老干部要以身作则,在端正党风中起模范作用。1985年9月23日他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对整顿党风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要真正身体力行,作出榜样。”[25]并指出“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带个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26]
       4.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新理念。
       陈云上述重要观点,对我们党今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败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这些重要观点与陈云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警觉。《决定》中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和“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惩治和预防体系是十分正确的。加强思想教育,就是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法,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加强法制建设,就是形成“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就是“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建法乱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办腐败分子。”只要我们坚持长期不懈的斗争,就一定能够取得党风廉政建设的胜利。
       【参考文献】
       [1][7][8][9][10][11][12][14][15][16][22][23][24][25][26] 陈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1;188;361;47;189;280;372;250;189;372-373;273;275;348;352;352.
       [2][3][4][5][6][13][18][19][20][21] 陈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23;24;345;343;346;296;220-222;221;173.
       [17]刘家栋,王玉清等.党的优良作风的光辉典范[N].人民日报,1995-6-23.

返回